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郫县团结太和牛灯

发表时间:2024/05/20 08:57:4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太和牛灯的起源

郫县团结镇太和牛灯起源于距今已2000多年的汉朝,蜀国时期,望帝、丛帝教民务耕,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老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以后每年丰收,农民为了表达对二位帝王的崇敬和感激,用竹编制牛头,麻袋制作牛身,一人牵牛,一人捡牛粪,二人耍灯、在街头和农村杂耍,表演诙谐、滑稽,以夸张的形式展演在人们面前,据说当时居住在杜鹃城里(今郫县县城)的望丛二帝还座上轿子上街观灯,与民同乐。


太和牛灯在近代

太和牛灯在新中国解放前在郫县地区就独具特色,基本形成了村村有牛灯,户户看观灯的景象,并在丰收后,曾出现百牛共舞的宏大场面。新中国成立时,当时的乡公所就当时的乡公所就组织牛灯上街表演庆贺,场面非常热闹。随后在成立农会、清匪反霸,庆祝“九大”等重大节日中,作为一种正式表演节目参加文艺演出。太和牛灯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表演效果和形式也不断变化、翻新。在以后的逢年过节,太和牛灯还作为吉祥物,走村串户给老百姓拜年祝寿,各种庆祝活动也少不了牛灯助阵。


现代太和牛灯

太和牛灯在文化大革命反“四旧”活动后,因故暂停了所有表演,直到83年郫县望丛赛歌会才逐渐恢复。太和牛灯才又重新在群众面前展现,并在历年的歌会中,曾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省市新闻单位也进行了报道。86年中央电视台还作了专门的采访,太和牛灯作为地方特色还先后应邀参加了成都市武侯区、新都区、绵阳市、都江堰市的演出活动。从而大大提升了牛灯耍灯人的技艺、同时牛灯的制作工艺、服装设计、道具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更新的提高,牛灯表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太和牛灯的表演形式

一、牛灯人员组成  

单牛:共四人组成单牛小组,两人装扮成牛身,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在后整理。  

锣鼓队:大鼓两人、响旗两人。  

二、道具组成  

牛鞭、牛绳、背篼、钉耙、刮子、锣鼓、响旗  

三、表演动作  

牵牛人:喂水、喂草、刮背、捉虱子、打蚊子、洗蹄子  

捡粪人:爬牛背、吹牧笛、捡牛粪、耍牛尾、各调皮动作  

耍灯人:摆牛头、卧下、点头、提脚、相斗、打滚、吃草、 喝水、打人、奔跳、戏耍等等夸张的动作  


牛灯一般三个人耍弄,“主耍”要熟悉牛的动作、行为、脾气、习性,而且要会模仿、表演。还要物色两个人装扮成“看牛匠”,当然在耍牛的同时,还会有敲锣打鼓唱曲子等伴奏。  


牛灯的牛头牛角均用竹篾编成,糊上白纸后画上牛的眼、鼻、嘴,再用布料连接在牛头上,做成牛身部分,而牛尾巴则是用一条麻绳制成,一套行头大概需要2500元。


太和牛灯与永盛牛灯

太和牛灯跟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温江永盛牛灯”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接近。在牛灯的制作上,永盛牛灯显得更加细腻精致,太和牛灯的制作风格要相对粗狂一点。除了外形,两者在具体的表演手法上也有所不同。太和牛灯的表演特点就是“疯”和“野”,更多体现了牛的兽性一面。


上一篇:郫县焦公亭
下一篇:郫县吉祥寺

友情链接: 郫县登报挂失     四川登报挂失  专业做网站    郫县导航    成都登报办理    成都富士康招工     仁寿登报

 网络服务许可证:蜀ICP备13014462号-2     网站技术:恒让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