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湖广填四川

发表时间:2024/05/20 08:57:4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2.垦荒插占为业的移民。而从楚地(包括其他省)迁入四川的各种人群中,军队移民毕竟不占移民的主体,主要还是以广大以开垦荒地、插占为业的自发普通移民为主,如宜宾大益乡曾岩:“传说湖广入川时,曾姓兄弟二人于此开荒居住, (故名)。”凤翔乡杨柳村:“据传湖广入川时用杨柳条插界得名。”[7]这种形式为整个移民的主要方式。而道光时陈谦《竹枝词》描述的:“闽人栽蔗住平地,粤人种芋住山坡”正是移民垦殖的生动写照。

   

   3.官府招募(奉旨)的移民。清代除了军事和自发移民外,还有不少官府招抚的移民,如清吴好山的《成都竹枝词》写道:“康熙六十升平日,自楚移来在是年。”这里讲的就是清初“湖广填四川”官府招募(奉旨)的大移民,楚(清湖广包括今湖北湖南)地成为清代移民的主要迁出地。安县南丰乡唐家湾:“以清代招来的姓氏得名”,而安县有官府移民地名还有乔家沟、郭家沟、陈家沟、李家沟‘李家大梁、六家山、张家山共八个官府移民地名[8]。眉山县思蒙乡张营店:“据说,‘湖广填四川’时以军营形式组织迁来,张姓定居处即名张营,店开在张营境内,故名。”[9]有人认为“湖广填四川”是清政府在全国推行“垦荒令”的一部分,从顺治十六年起,一直绵延到同治以后,跨越了两个世纪[10]。可见官府移民和自发来川的插占垦荒移民可能是二位一体的移民形式。岳精柱以家谱研究大巴山的移民因奉诏(招募)移民和自发移民占了71.6%,为四川移民主体形式[11]。

   

   4.官宦的移民。上文吴好山《成都竹枝词》记载八旗从湖广迁入军队,而政府还可能以仕宦等方式迁入其他形式的移民。如广安州叶氏:“世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孝感乡,明洪武七年有县丞九思者仕于蜀,解组后卜居广安州东三溪八金里四甲……有宗祠。”张氏:“明洪武九年有拱京者官湖南道,由楚入川至广安州卜居城西文林堡,儒雅坊家焉……”杨氏:“先世湖广麻城人,明有仲恒者,洪武进士,初徙州北佛圣寺……康熙中移葛麻山……有祠。”[12]成都叶氏:“……父某,以举人挑知县来蜀,令苍溪,荐擢知府,卒保宁官舍。遂寓居成都。”[13]而笔者考察巫山县大昌古镇温家大院的主人的先祖就是清初仕宦四川,告老而定居大昌古镇的。岳精柱以家谱研究大巴山的移民原因中,官宦占了12%[14]。清咸丰诗人王再咸《成都竹枝词》有描述官宦移民的情况,其写道:“一官流寓古梁州(古四川及周边称呼),胜地湖山白发游。”康熙时有“如招民三百户安插者,先准加一级,俟开垦五年起科之后,照原任不论俸满即升”的政策[15]。可能有不少招垦移民的底层官员,因为招垦移民有功得以迁升而最后留居四川的情况。

   

   5.入川经商的移民。如:云阳云安镇江西街:“清初,江西人在此街经商故名。”[16]江津油溪区江西街:“清康熙年间盐商郭姓捐资建万寿宫,郭以祖籍江西名街。”[17]酉阳兴隆场:“据传早年一江西商人安居在此、生意兴隆故名。”[18]清人杨学述《竹枝词》:“楚语吴音半错讹,各乡场市客人多。日中一集匆匆散,烧酒刀头马上驮。”这些都是体现各地入川的移民使各乡场市“客人多”,丰富了四川的商贸市场。而川江的畅通也为入川经商的移民提供了方便,故清杨毓秀《东湖竹枝词》描写有:“蜀船千桨下南津(在湖北宜昌),日暮江干震鼓錞”,清同治洪良品《三峡棹歌》也描写道:“赤甲山头云气开,蜀盐川锦截江来。”可见往返蜀楚及长江中下游的商人自不会少,必有不少人在四川定居发展。

   

   清竹孙氏《荆沙竹枝词》描写有:“广土公膏归粤客,红花白蜡办川民。几多绸铺由零剪,大半发财蔡店人。杂货行同山货行,两行生意略相当。独他杂货排场远,白蜡川糖是大庄。”可见清代四川的商品在长江中游地区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同时当有不少长江中下游迁入四川移民往返原籍经商,有得天独厚的乡土优势。

   

   6.入川煮盐开矿的移民。四川地区盐业发达除了盐业资源丰富以外,还有取之不竭的天然气资源,其提供了煮盐所需的燃料,有诗描写到“有井穿旸谷,烈炎伏其中。聊然借腐草,声呼百丈雄……九渊一炬起,高岭列灶烘;能省樵山力,兼成煮海功。”[19]故乾隆史次星《自流井竹枝词》描写天然气煮盐:“拔地珊瑚十丈红,四边分引似游龙。煮盐自有天然火(天然气),第一‘新罗’次‘吉工’。”“绝胜詹家与宋家,咸泉汩汩雪飞花。江西十户中人产,不及通宵响汲车。”

   


友情链接: 郫县登报挂失     四川登报挂失  专业做网站    郫县导航    成都登报办理    成都富士康招工     仁寿登报

 网络服务许可证:蜀ICP备13014462号-2     网站技术:恒让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