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湖广填四川

发表时间:2024/05/20 07:45:2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而回族移民在成都亦不少。如嘉庆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写道:“巴结回人戈什哈,细腰长干自风流。尖声刺耳酡颜妇,马哈居邻两姓稠。”而回族移民生活习俗当异于汉人,语言殊异,故难以听懂。

   

   除了满族和回族有大量迁入四川外,还有蒙古族迁入四川的,如吴好山《成都竹枝词》记载有:“不将散处失深谋,蒙古兵丁杂满洲。死里五分城筑就,胡同巷里息貔貅。”蒙古族的军事移民,驻扎成都,同满族旗人一起加强对四川各族的控制,而他们必然带有家眷。

   

   除川边地的一些地区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外,川西的藏羌,以及云贵少数民族也有迁入四川腹地的移民,尤其是藏族人生活在四川腹地及其附近地区。故清人山春《灌阳竹枝词》写道:“镇夷关下凤栖窠,来往夷人竞唱歌。莫怪麝香儿受佩,年年番客贩来多。”由上可知少数民族在四川腹地应当不少。

   

   3.移民省籍半楚的分布格局

   

   前面谈到,“湖广填四川”湘鄂特多,这在清代竹枝词中有详细描写,如清人胡用宾《旌阳竹枝词》写道:“分别乡音不一般,五方杂处应声难,楚歌那得多如许,半是湖南宝老官。”

   

   康熙时陆箕永《绵州竹枝词》也写道:“村墟零落旧遗民,课雨占睛半楚人。几处青林茅作屋,相离一坝即比邻。”

   

   清代所有《竹枝词》都指出了移民以楚(湘鄂)籍人为主,故有“半楚”之竹枝词描写,这与传统的“湖广填四川”说法是相吻合的。下面对“湖广填四川”“半楚”的原因加以探讨。

   

   (1)清官府招募移民以湖广为主。前面提到魏源《湖广水利论》中首先提到:“当明之际,张贼屠蜀,民殆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故当时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谣”。嘉庆时陶澍《蜀游日记》卷17:“献贼屠而后,土著几尽。今则楚人半,而吴粤之人亦居其半也。”[25]清道光陈谦《三台县竹枝词》写道:“五方杂处密如罗,开先楚人来更多。”故《广安州新志》记载:“惟湘鄂特多,而黄麻永零尤盛。”[26]而《广安州新志》给出了湖广人特多原因:“明州生齿繁富,洪武四年廖永忠平蜀,大肆杀戮,复徙楚之黄麻人来实茈土。大清初,州境兵燹既久,户口调极,逃亡仅存土著绝鲜……继康熙滇藩之变,郊野益虚,事既定,招楚人来州占籍。”[27]张国雄先生指出影响移民迁移除了内外力的影响外,信息中介是让移民响应移民的重要因素,而移民信息主要是官府信息和民间信息,这对移民迁移起到重要作用[28],而明清两代四川的外籍官员以湖广籍居多,故清湖广籍官员均主要招募湖广籍(官员祖籍)移民来川。而楚人之所以在四川移民比例中过半,政府招募以湖广移民为主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2)蜀楚接壤交通便利是移民半楚的重要原因。湖广籍在移民省籍比例中占优势的原因,首先与湖广与四川毗邻,且有长江水利之便有着直接关系,如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说:“川北、川东与汉南相近,明末遭张献忠杀戮之惨遗,民所存无几。承平日久,外省搬入,而湖广之人尤多,以其壤地相连宜于搬移。”[29]清代湖广移民迁徙四川的分布也是有梯度的,如“明之黄、麻籍最早,而武昌、通城之籍次之。康熙之永、零籍最盛,而衡州、宝庆、沅州、常德、长沙之籍次之。……谚曰‘湖广填四川’,犹信。”[30]清人张乃孚《巴渝竹枝词》中的描述:“谁言蜀道青天上,百丈牵船自在游。”杨毓秀《东湖竹枝词》有:“蜀船千桨下南津,日暮江干震鼓淳。至喜亭边舟子喜,屠羊酾酒赛江神。”另外宜昌附近停泊的船只是“西陵城外赤矶石,急濑回流万叶舟。”描述了川江水运的畅通,这都表明蜀楚共饮一江水,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湖广移民迁移相对其他省份移民更加便利方便。

   

   (3)蜀楚文化相近是半楚的历史原因。明代的四川移民是以湖广籍为主体的,清时移民又承元明之际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这为清代湖广移民四川提供了信息和心理经验,而众多的同乡籍的民间移民信息让楚地人容易占得先机。而巴楚、蜀楚自古经济文化交流很多,自古文化同风,为迁移扫除了文化隔阂,早在《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江州以东滨江山险,其人半楚,姿态敦重。”这在巴楚两地竹枝词都有反映如巴县陈祥裔《竹枝词》有:“花布初衫白布裙,斜阳牛背醉醺醺。渝江下与湘江接,怪道巫云尽楚云。”之句。而清末杨毓秀《东湖竹枝词》也指出:“岷江千里折流东,江绕孤城万壑中。暂驻鞧轩问乡俗,楚风半杂蜀人风。”这些都反映了蜀楚两地文化相近,自古交往甚密。这为楚地移民四川提供了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

   

   (4)楚地是东部移民迁入四川的集散地(中转站)。荆湘之地一直是连接东部与西南的重要中转之地,如清嘉庆进士熊士鹏《武昌杂咏》:“青山一发隔层岚,楚尾吴头水蔚蓝。夏口鲟鱼樊口酒,满驱烟雨到江南。”该诗指出了楚地(湖北)是连接吴越及江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其中汉口就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中心与东西人口流动的中转站,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描述:“茶庵直上通桥口,后市前街屋似鳞。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其自注:“一分民,亦别处之落籍者。”而叶调元《汉口竹枝词》自叙曰“汉口东带大江,南襟汉水,面临两郡,旁达五省,商贾麇至,百货山积,贸易之巨区也。”《汉口竹枝词》余姚施襄莆塘序三也曰:“矧汉口为直省通衢,众商纷集”《汉口竹枝词》监利胡大任廉舫序一曰:“广汉长江之会,夙擅雄风;白云芳草之区,尤称胜地。闾阎殷盛,舟楫骈阗。窈窕烟波,何惭吴越;迷离金粉,不让秦淮。”

   


友情链接: 郫县登报挂失     四川登报挂失  专业做网站    郫县导航    成都登报办理    成都富士康招工     仁寿登报

 网络服务许可证:蜀ICP备13014462号-2     网站技术:恒让建站